記敘人物的言行經歷和事情的經過,除了具備記敘的六個要素外,還應當講究記敘的次序,就是說要考慮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,先寫哪些,后寫哪些,然后根據需要選擇和組織材料,按考慮好的次序來寫。
我們經常運用的一種敘述次序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,即按照事情的發生、發展和結局順序來寫,從原因寫到結果。這種記敘方式叫順敘。順敘可以將事件的發展過程,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,使來龍去脈清楚。以《截肢和輸血》為例。這篇文章記敘白求恩大夫的兩件事,一件是他為傷病員截肢,一件是他將自己的血輸給傷員,作者按照截肢和輸血這一過程的先后次序來寫。截肢事情發生在先,就先敘,輸血事情發生在后,就后寫。拿截肢這一部分講,也是按照事悄發展的過程來記敘的。先寫白求恩大夫接到王震旅長的電報,“興奮得一夜沒睡好”,第二天拂曉,懷著興奮、急切的心情出發,去迎接新的戰斗((1-2節,敘述事情的起因),接著寫經過一天山地行軍,“黃昏時候”冒雪到達目的地,白求恩大夫顧不上休息、吃飯,立即投入檢查傷病員的緊張工作((3-22節,敘述事情的經過),最后寫白求恩大夫“直到半夜”才做完截肢手術和完成手術后的愉快心情(23-25節,敘述事情的結局)。整個故事以時間為線索,圍繞“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和對同志滿腔熱忱的共產主義精神”這個中心,條理清晰地記敘了截肢這件事。
《一面》、《托運》也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原有次序來組織的!兑幻妗酚洈⒆髡甙⒗酆汪斞赶壬淮闻既粫娴慕涍^。先交代和魯迅先生會面的起因:下雨,到內山書店暫避一下(1-2節),再寫和普迅先生會面的經過:在店堂內,對魯迅先生的兩次觀察(3-17節),最后記敘和普迅先生會面的結果.魯迅殘賣一本,贈送一本(18-38節)。文章從進書店寫到出店門,從見面、交談寫到接受贈書,始終圍繞“魯迅關懷進步青年”這個中心,按時間順序,寫得有條不紊。運用順敘方式記敘,文章脈理清晰,讀來一目了然。但是,運用不當也容易造成主次不分、平鋪直敘的毛病。怎樣克服寫作中的這些毛病呢?
1.詳略得當,主次分明。一篇文章的選擇和組織材料,要圍繞中心思想進行,與中心思想有關的材料寫得具體些,詳細些,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太大的材料寫得概括些,簡略些。這樣有詳有略,有主有次,詳略得當,輕重有別,就能將文章中心明確,重點突出,避免“數蘿卜下窖,平鋪直敘、淡而無味的毛病!锻羞\》這篇習作,作者抓住發生在街頭的一件小事,記敘大背頭小伙子從取“巧”托運到悔過推車的經過,刻畫了一個知錯改錯的年輕人形象。事情不大,又很平淡,,作者卻敘述得娓娓動人,這和文章對材料詳略輕重的安排有很大關系:①抓住主要人物,重寫小伙子。寫他平時講究打扮修飾的“打過發蠟的大背頭”,更寫他因旅途勞累和天熱而顯出的狼狽相,頭上蒙著一層“黃仆仆的”塵土,前額上貼著幾絡“滑落下來”的頭發,“拚命地搖著”毫無涼意的折扇,這些描寫為小伙子取“巧”托運的原因作了交待。對文中的次要人物老農和路人則寫得十分簡略,如路人,作者只用“劍一樣的目光”六個字來概寫他們的態度和神態。②抓住事情的主要部分,詳寫小伙子托運成功后的神情、動作、心理。他始而慶幸,又是“深深地噓了一口氣”,又是“得意地持了持貼在額前的頭發”,.繼而發窘,“裝出一副沒事的樣子”看天,但是心里卻象“有一團火在燒”,最后改錯,“使出全身力氣,推車,汗水潰得眼睛生痛“也顧不得擦一下”。這樣具體而生動的敘述,不僅完整交待了事情的經過,而且剖析了小伙子的內心世界,使知錯改錯的年輕人形象在讀者面前站立起來。